为满足社区居民对急救技能学习的迫切需求,切实提升基层应急救护能力,近日,澄江街道红十字会在立新社区开展首期红十字应急救护持证培训课堂,针对心肺复苏(CPR+AED)技术进行系统化培训。34名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跨度从20岁至60岁的居民主动报名参与,通过理论考核与实操演练双重检验,全员获得心肺复苏专项证书,标志着澄江街道正式迈入“社区应急救护能力专业化”新阶段。
居民需求驱动: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学技”
“以前在新闻里看到有人突发意外却不敢施救,现在学了专业手法,遇到紧急情况也能挺身而出了。”参与培训的70后朱女士道出了居民的共同心声。随着公众安全意识提升,社区应急救护能力短板日益凸显。立新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培训公告发布后,报名通道开放仅1小时即满额,参与者涵盖企业职工、退休教师、个体商户、大学生等多元群体,甚至有父子齐报名的案例。市红十字会培训师吴老师指出:“居民学习热情远超预期,实操环节大家相互指导反复练习,这种‘我要学’的主动性正是基层急救网络建设的基石。”
首次执证培训:填补社区应急救护专业化空白
先前社区应急救护培训多停留在演示层面,此次“持证上岗”培训让居民真正掌握科学施救技能,填补了社区急救专业化空白。培训过程中,专业的师资团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用“判断意识-呼叫救援-按压呼吸-AED除颤”四步法,将复杂原理转化为通俗操作指南。实操环节创新采用“分组模拟+精准纠错”模式,全程跟踪指导,手把手纠正手部位置偏移、通气量不足等细节问题,确保每位学员技能达标。
“以前觉得急救是医护人员的职责,现在才明白每个普通人都能在黄金4分钟里成为生命守护者。”获证学员赵女士的感言,印证了专业师资团队的价值——他们不仅传授了技能,更重塑了社区居民对应急救护的认知与责任感。这种“授人以渔”的培训范式,为基层应急救护能力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